艾葉

【艾葉】 (宣理氣血,燥逐寒濕)

[本草備要/卷二/草部] 

苦辛

生溫熟熱,純陽之性。

能回垂絕之元陽,通十二經,走三陰「太、少、厥。」,

理氣血,逐寒濕,暖子宮,止諸血。

溫中開鬱,調經安胎

「胎動、腰痛、下血,膠艾湯良。阿膠、艾葉煎服,亦治虛痢。」

血衄崩帶治帶要藥。」

腹痛冷痢,霍亂轉筋「皆理氣血,逐寒濕之效。」

殺蛇治癬

「醋煎。外科有用乾艾作湯,投白礬二三錢洗瘡,然後敷藥者,蓋人血氣冷,必假艾力以佐陽,而艾性又能殺蟲也。」。

以之炙「音仄。」火,能透諸經而治百病。

血熱為病者禁用

「灸火則氣下行,入藥則熱上衝,不可過劑。丹田氣弱,臍腹冷者,以熱艾裝袋,兜臍腹甚妙。寒濕腳氣,亦宜以此來入襪內。」

陳者良。

揉搗如綿,謂之「熟艾」,灸火用。

婦人丸散,醋煮搗餅,再為末用「入茯苓數片同研則易細。」

煎服宜鮮者。苦酒「醋也。」

香附為使

「艾附丸,調婦人諸病。宋時重湯陰艾,自明成化來,則以蘄州艾為勝。云灸酒,一灸便透。(蒙荃、發明)並以野艾為真蘄艾,雖香實非艾種。」    

艾葉

[學名] Artemisiae argyi foliumu

[英文名] Argy Wormwood Leaf

[別名]艾、艾絨、祈艾、五月艾、家蒿、香艾、甜艾。

[科別]菊科 (Compositae)。

[使用部位]葉、莖

[性味]性溫,味苦、辛。有小毒。

[功能] 溫經,止血,散寒,除濕,鎮痛,健胃,抗真菌,安胎。

[主治]胎動不安,月經過多,崩漏,虛寒出血,下腹痛,陰道出血,濕疹癬癩,寒證腹痛,月經痛,宮冷不孕,吐血,衄血,崩漏經多,妊娠下血等症;外用治皮膚瘙癢。陰虛血熱者慎服。

古時有個叫莫徭的人,見一頭老象倒臥在蘆葦叢旁,痛苦地呻吟著。老象一見莫徭,便舉起前腳,那腳上紮著一個尖銳的竹釘。莫徭急忙走到老象身旁,用力將竹釘拔出,鮮血隨即湧出。旁邊的小象拔起一把艾葉,舉向莫徭。莫徭將艾葉塞在老象的傷口上,不多時血便止住,老象竟能站起來走動了。
後來老象常帶小象爲莫徭耕田犁地,更重要的是,人們從此懂得了這普普通通的艾葉是一種天賜良藥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鴻運金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