脾經循行經文
脾,足太陰之脈。 起於大趾之端,循趾內側白肉際,過核骨後,上內踝前廉,上揣內,循脛骨後,交出厥陰之前,上膝股內前廉,入腹屬脾,絡胃,上膈,挾咽連舌本,散舌下。
其支者,復從胃,別上膈,注心中。
脾經分寸歌
○ 隱白穴,在足大趾內側端後,去爪甲角如韭葉許,是其穴也。
隱白主治心脾痛。築賓能醫氣疝疼。
照海穴治夜發庢。兼療消渴便不通。
○ 從隱白行足大趾內側,次節末骨縫,赤白肉際,陷中,大都穴也。
大都主治溫熱病。傷寒厥逆嘔悶煩。
胎產百日內禁灸。千金主灸大便難。
○ 從大都行足大趾後內側,內踝前,核骨下,赤白肉際,陷中,太白穴也。
太白主治痔漏疾。一切腹痛大便難。
痞疸寒瘧商邱主。兼治嘔吐瀉痢痊。
○ 從太白上行足大指本節後一寸,內踝前,陷中,公孫穴也。
公孫主治痰壅膈。腸風下血積塊疴。
兼治婦人氣蠱病。先補後瀉自然阿平。
○ 從公孫上行內踝下微前,陷中,商邱穴也。
○ 從商邱上行內踝,踝尖上三寸,夾骨,陷中,三陰交穴也。
三陰交治痞滿堅。痼冷疝氣腳氣纏。
兼治不孕及難產。遺精帶下淋瀝痊。
○ 從三陰交上行三寸,夾骨陷中,漏谷穴也。
○ 從漏谷上行五寸,在膝下五寸內側,夾骨陷中,伸足取之,地機穴也。
○ 從地機上行膝下內側,曲膝橫紋頭,陷中,陰陵泉穴也。
陰陵泉治脅腹滿。刺中下部盡皆鬆。
○ 從陰陵泉上行,在膝臏上一寸,內廉白肉際,陷中,血海穴也。
血海主治諸血疾。兼治諸瘡病自輕。
○ 從血海上行,在魚腹上越兩筋間,陰股內廉,動脈應手,不禁重按,箕門穴也。
○ 從箕門上行,橫骨兩端約紋中動脈,去腹中行,旁開三寸半,衝門穴也。
○ 從衝門上行七分,去腹中行亦旁開三寸半,府舍穴也。
○ 從府舍上行三寸,去腹中行亦旁開三寸半,腹結穴也。
○ 從腹結上行一寸三分,去腹中行亦旁開三寸半,大橫穴也。
○ 從大橫上行三寸半,去腹中行亦旁開三寸半,腹哀穴也。
○ 從腹哀上行三寸,或從乳上三肋間動脈應手處,往下六寸四分,去胸中行旁開六寸,舉臂取之,食竇穴也。
○ 從食竇上行一寸六分,去胸中行,旁開六寸,仰而取之,天谿穴也。
○ 從天谿上行一寸六分,去胸中行亦旁開六寸,仰而取之,胸鄉穴也。
○ 從胸鄉上行一寸六分,去胸中行亦旁開六寸,仰而取之,周榮穴也。
○ 從周榮外斜下行,過少陽膽經、淵液穴下三寸至腋下六寸許,出九肋間季脅端,大包穴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