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枸杞子】(平補而潤)
[本草備要/卷三/木部]
甘平「(本草)苦寒。」。
潤肺清肝,滋腎益氣,生精助陽。
補虛勞,強筋骨「肝主筋,腎主骨。」,
去風明目「目為肝竅,瞳子屬腎。」,
利大小腸。治嗌乾消渴。
「(昂按)古諺有雲:出家千里,勿食枸杞。其色赤屬火,能補精壯陽,然氣味甘寒而性潤,仍是補水之藥,所以能滋腎,益肝明目,而治消渴也。」
南方樹高數尺,北方並是大樹。
以甘州所產,紅潤少核者良。
酒浸搗用。
根名「地骨皮」 「見下。」。
葉名「天精草」,
苦而涼,清上焦心、肺客熱,代茶止消渴
「(時珍曰)皆三焦氣分之藥。」。
【地骨皮】(瀉熱、涼血、補正氣)
[本草備要/卷三/木部]
甘淡而寒。
降肺中伏火,瀉肝腎虛熱。
能涼血而補正氣,故內治五內邪熱
「熱淫於內,治以甘寒,地骨一斤,生地五斤,酒煮服治帶下。」,
吐血尿血「搗鮮汁服。」,
欬嗽消渴「清肺。」。
外治肌熱虛汗,上除頭風痛
「能除風者,肝、腎同治也。肝有熱則自生風,與外感之風不同,熱退則風自息。」,
中平胸脅痛「清肝。」,
下利大小腸。療在表無定之風邪,傳屍有汗之骨蒸。
「(李東垣曰)地為陰,骨為裏,皮為表。地骨皮瀉腎火,牡丹皮瀉包絡火,總治熱在外,無汗而骨蒸。知母瀉腎火,治熱在內有汗而骨蒸。四物湯加二皮,治婦人骨蒸。
(朱二允曰)能退內潮,人所知也;能退外潮,人實不知。病或風寒散而未盡,作潮往來,非柴、葛所能治,用地骨皮,走表又走裏之藥,消其浮游之邪,服之未有不愈者,特表明之。
(時珍曰)枸杞、地骨、甘寒平補,使精氣充足,而邪火自退。世人多用苦寒,以芩、連降上焦,知、柏降下焦,致傷元氣,惜哉!予嘗以青蒿佐地骨退熱,累有殊功。」
甘草水浸一宿用。
「腸滑者,忌枸杞子;中寒者,忌地骨皮。搗鮮者,同鮮小薊煎濃汁,浸下疳甚效。」
【枸杞】
[神農本草經/卷二]
氣味苦寒無毒,
「枸杞氣寒,稟水氣而入腎,味苦無毒,得火味而入心。」
主五內邪氣熱中,消渴周痺風濕,
「五內即五藏,五藏為藏陰之地,熱氣傷陰即為邪氣,邪氣伏於中則為熱中,熱中則津液不足,內不能滋潤臟腑而為消渴,外不能灌溉經絡而為周痺,熱甚則生風,熱鬱則成濕,種種相因,惟枸杞之苦寒清熱,可以統主之。」
久服堅筋骨,輕身不老,耐寒暑。
「久服,堅筋骨,輕身不老,耐寒暑三句,則又申言其心腎交補之功,以腎字從堅,補之即所以堅之也,堅則身健而輕,自忘老態,且腎水足可所耐暑,心火甯可以耐寒。」
(陳修園曰)
洵為服食之上劑,然苦寒二字本經概根苖花子而言,若單論其子嚴冬霜雪之中,紅潤可愛,是稟少陰水精之氣兼少陰君火之化,為補養心腎之良藥,但性緩不可以治大病急病耳。
[學名]Fructus Lyeii
[英文名]Barbary Wolfberry Fruit,Chinese wolfberry
[別名]西枸杞、白刺、山枸杞、白疙針、又名狗奶子根
[科名]茄科 Solanaceae 枸杞屬 Lycium
[藥用部位]:乾燥成熟果實(枸杞子)、根皮(地骨皮)、嫩莖葉(天精草)亦供藥用。
[考證]
一、出自《名醫別錄》:“枸杞,生常山平澤及諸丘陵阪岸。冬采根,春、夏采葉,秋采莖、實,陰乾。”
二、《夢溪筆談》:“枸杞,陝西極邊生者,高丈餘,大可柱,葉長數寸,無刺,根皮如厚朴,甘美異於他處者。《千金翼》雲,甘州者為真,葉厚大者是。大體出河西諸郡,其次江池間圩埂上者。實圓如櫻桃。全少核,暴幹如餅,極膏潤有味。”
三、《本草衍義》:“枸杞當用梗皮,地骨當用根皮,枸杞子當用其紅實,是一物有三用。其皮寒,根大寒,子微寒,亦三等。……今人多用其子,直為補腎藥,是曾未考究《經》意,當更量其虛實、冷熱用之。”
四、《綱目》:“古者枸杞、地骨皮取常山者為上,其他丘陵阪岸者可用,後世惟取陝西者良,而又以甘州者為絕品。今陝西之蘭州、靈州、九原以西,枸杞並是大樹,其葉厚、根粗;河西及甘州者,其子圓如櫻桃,暴幹緊小,少核,幹亦紅潤甘美,味如葡萄,可作果食,異於他處者。……大抵以河西者為上也。”
傳說,有一書生體弱多病,到終南山尋仙求道,在山中轉了好幾天,也沒有見到神仙蹤影。正煩惱時,忽見一年輕女子正在痛駡責打一年邁婦人,趕忙上前勸阻,並指責那年輕女子違背尊老之道。那女子聽了,呵呵笑道:「你當她是我什麽人?她是我的小兒媳婦。」書生不信,轉問那老婦,老婦答道:「千真萬確,她是我的婆婆,今年92歲了,我是她第七個兒子的媳婦,今年快五十了。」書生看來看去,怎麽也不像,遂追問緣由。那婆婆說:「我是一年四季以枸杞爲生,春吃苗、夏吃花、秋吃果、冬吃根,越活越健旺,頭髮也黑了,臉也光潤了,看上去如三、四十歲。我那幾個兒媳婦照我說的常常吃枸杞,也都祛病延年。只有這個小兒媳婦好吃懶做,不光是不吃枸杞,連素菜也不太吃,成天雞鴨魚肉,吃出一身毛病。」書生聽了這番話,回到家裏,多買枸杞服食,天長日久,百病消除,活到八十多歲。